工业机器人
乔治·迪沃申请了首位机器人的在1954年(1961年授予)。制作机器人的开创公司是Unimation,由迪沃并成立约瑟夫F. Engelberger于1956年,并且是基于迪沃的原始。Unimation机器人也被称为可编程移机,因为一开始他们的主要用途是从一个点传递对象到另一个,不到十英尺左右分开。他们用液压 执行机构,并编入关节 坐标,即在一个教学阶段进行存储和回放操作中的各关节的角度。这种合作型机器人重量轻、高度灵活、移动方便,而且能够快速编程以投入新的任务之中。他们是jing确到一英寸的1 / 10,000。Unimation后授quan其技术,川崎重工和GKN,制造Unimates分别在日本和英国。一段时间以来Unimation唯1的竞争对手是美国辛辛那提米拉克龙公司 的俄亥俄州。这从根本上改变了20世纪70年代后期,几个大财团的日本开始生产类似的工业机器人。
历史
1965年
约翰·霍普jin斯大学应用物理实验室研制出Beast机器人。Beast已经能通过声呐系统、光电管等装置,根据环境校正自己的位置。(4)辅助设备控制用于和机器人配合的辅助设备控制,如手爪变位器等。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,美国麻省理工学院、斯坦福大学、英国爱丁堡大学等陆续成立了机器人实验室。美国兴起研究第二代带传感器、“有感觉”的机器人,并向人工智能进发。1968年
美国斯坦福研究所公布他们研发成功的机器人Shakey。它带有视觉传感器,能根据人的指令发现并抓取积木,不过控制它的计算机有一个房间那么大。可以算是世界一台智能机器人,拉开了第三代机器人研发的序幕。1969年
日本早稻田大学加藤一郎实验室研发出一台以双脚走路的机器人。加藤一郎长期致力于研究仿人机器人,被誉为“仿人机器人父”。日本一向以研发仿人机器人和娱乐机器人的技术见长,后来更进一步,催生出本田公司的ASIMO和suo尼公司的QRIO。
民用
在1967年日本召开的一届机器人学术会议上,就提出了两个有代表性的定义。UR机器人发明者奥斯特加博士:全球制造领域正掀起一场机器人革命上海,2015年3月10日——随着“合作型机器人“的逐渐兴起,制造商们如今有了新的选择,来填补在全手动装配生产线与全自动生产线之间的空白。一是森政弘与合田周平提出的:“机器人是一种具有移动性、个体性、智能性、通用性、半机械半人性、等7个特征的柔性机器”。从这一定义出发,森政弘又提出了用自动性、智能性、个体性、半机械半人性、作业性、通用性、信息性、柔性、有限性、移动性等10个特性来表示机器人的形象。另一个是加藤一郎提出的具有如下3个条件的机器称为机器人:1.具有脑、手、脚等三要素的个体;2.具有非接触传感器(用眼、耳接受远方信息)和接触传感器;3.具有平衡觉和固有觉的传感器。
工业机器人的组成部分
控制系统
控制系统的任务是根据机器人的作业指令从传感器获取反馈信号,控制机器人的执行机构,使其完成规定的运动和功能。通过人的示教来完成操作信息的记忆过程编程方式,包括直接示教(即手把手示教)模拟示教和示教盒示教。如果机器人不具备信息反馈特征,则该控制系统称为开环控制系统;如果机器人具备信息反馈特征,则该控制系统称为闭环控制系统。该部分主要由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组成。软件主要由人机交互系统和控制算法等组成。
以上信息由专业从事工业机器人公司的昆山威普特于2025/3/25 12:06:31发布
转载请注明来源:http://nanjing.mf1288.com/kswptjqr-2850834516.html